跟你聊几句,就知道你能不能成为设计组长

跟你聊几句,就知道你能不能成为设计组长
全文摘要:本文重点讲述了两大主题:第一,设计师在专业表达中易陷入“本末倒置”的误区——UI设计师试图通过体验设计来提升自身说服力,反而忽略了应展示视觉本职工作的深度与结果导向。第二,作为前腾讯设计总监,大熊老师从选拔设计组长的真实视角出发,提出设计师的职业成长应经历四个关键阶段:专业综合力、沟通能力、产品/用户理解与项目带领能力。通过这篇文字,读者将对“何为真正的专业深度”和“如何走向组长岗位”有更系统的认知。
每天我都会和设计师进行会议交流,但是会议纪要的整理和批注的确很消耗时间,而事实上我有更好的可以和大家分享的设计师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不过在这样的会议当中,我看到了很多设计师的共性问题。

1、设计师的专业发展切勿本末倒置

我让设计师讲讲作品集中自己认为最好的项目,能够体现自己专业能力的项目,它可以不是项目,可以是设计的思考或者提炼出来的有价值的东西,总之,只要可以体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对设计的深度思考就可以。

于是设计师讲了一个项目中的关于体验设计工作的执行片段,大概讲了10分钟,但我的确没听懂他想表达什么。如果仔细去理解他所讲的,我认为这位设计师只是讲述了自己在处理这个设计需求的时候是怎么思考怎么做的。在我看来,只是一个设计过程当中的一个设计需求,设计师在陈述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并没有讲更为深度的关于体验设计方面的:我是如何站在产品层面思考的,我是如何站在用户层面思考的,再通过我的UI设计如何更好地呈现出结果。

所以我告诉设计师:你是UI设计师,为什么要讲一个体验设计相关的内容来证明你的UI设计能力呢?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我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UI设计能力还可以了,所以想通过其它设计专长来让面试官觉得自己有很好的知识广度的能力,或者说讲体验设计可以更好地为自己的视觉设计带来说服力,或者说让自己看起来更高级?

设计师说:是的。

那么我想站在设计总监,或者面试官的立场来谈谈我的看法。事实上在上文的会议记录中,我也为设计师讲述了我的看法,也就是当我作为面试官,我一定是关注UI设计师在UI方面的深度能力, 而不会去关注他在体验设计、交互设计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我会在设计师的作品当中就能看出来,而并不是希望设计师阐述体验设计。这个话不好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面试官更希望从你的设计执行的结果中,也就是视觉设计图中去发现你对产品的思考,对用户的思考,和对体验设计的思考。

这也是我告诉设计师的,作为UI设计师或者视觉设计师,我们去学习体验设计和交互设计,是为我们的视觉执行结果来服务的,而我们讲述的也应该是视觉设计或者UI设计在执行过程中我们的思考,而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去讲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来让自己看其来显得更专业,这个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就会有很多设计师去学习那些东西,认为这样自己就会显得更高级,然而学到的这些东西并不能很好地消化,也并不能为自己的UI设计和视觉设计来服务。

2、设计师的职业发展方向上的思考

第二个问题,我提到了对于设计师的职业发展。通常我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在选拔设计组长的时候,我是有心理预期的,因为我随时都在和设计师打交道,我很清楚每位设计师的能力和个性,还有他们的专业和潜力情况,所以我就能判断他们谁更适合成为设计组长,或者他们都不合适,我另有人选。

所以当我看到这位设计师的作品和履历,再和他进行沟通过后,我认为他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很有机会成为设计组长的。在我们的沟通中他体现出了我认为较好的沟通状态。 

这种较好的沟通状态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位设计师他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且能够很准确的快速地获取到我对话的目的。你可以这么来理解这句话,也就是当你在和上级沟通的时候,你有没有找到一种很契合的感觉在这个沟通的过程当中。他说什么你一下就能明白,或者你也能很容易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你的上级也会很容易明白。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有很好的沟通和默契,我刚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 这是我在选拔设计组长(UI、视觉)时候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你的本专业能力(UI、视觉)要相对比较综合、比较全面,其次是要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
  2. 第二个就是需要去挖掘自己深度的能力,这个深度的能力,尽量是在自己专业以内的深度能力(UI、视觉); 
  3. 第三就是需要对产品的理解、对用户的理解、对业务的理解、对体验设计的理解等能力。
  4. 第四就是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训练自己在专业层面的话语权、领导力和对业务项目的领导力,懂得如何带领项目或者带领设计师在虚拟小组去推进项目。

当你经历过这四个阶段,你就是最合适的设计组长的人选。

以上就是我们的会议中的两个我想和你分享的话题,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发表评论:

Site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