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价格:¥99 仅限VIP购买 | 含评论区答疑服务
(如果您已购买过此课程,可免费迁移至此平台学习,无需重复购买)

课程适合群体:
本课程适合希望提升认知深度和设计决策能力的视觉设计师、产品设计师、UX/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设计总监及团队管理者;同样推荐给对用户体验、设计流程与系统模型感兴趣的设计专业学生、独立设计从业者及跨界创意工作者。无论你是执行者还是管理者,都能从中获得对设计本质与实践路径的深刻理解。
课程截图:
大熊老师:
很多设计师不愿意学习知识,有一种厌学的情绪。但他们又总是在抱怨:为什么在项目团队中,当自己讲设计的时候,总是讲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什么当产品经理或者需求方对自己的设计品头论足时,自己也没办法反驳?好像自己说的话没人认可。这其实是很多设计师的通病。
这类设计师通常不愿意深入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总想着靠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来提升所谓的“专业能力”。尤其是一些视觉设计师,他们总是在琢磨如何把执行做得更炫,而不是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设计认知和专业表达能力。
你看,我在这个课程的介绍里写了一句话:你需要融会贯通这些知识,通常需要反复学习1~2年。这里的1~2年,说的是我整理并讲述的这些内容的学习时间。而如果你还要去读原作者的书,真正消化其中的思想,那可能还要更长的时间。
以我对行业设计师的理解来说,如果真的想把那几本书完全搞懂,至少需要4~5年。因为这些内容必须经历项目反复实践,边吸收、边打磨、边验证,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过程是循环的,靠一时的理解能力或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设计师的基础不好,甚至可能完全无法真正读懂这些内容。
你可能会问:那我为什么要学这些难懂的东西?不能学点简单的、容易吸收的吗?
但问题是,你又希望在讲设计时有理论支撑,能输出自己的设计观点和思考逻辑;你又希望别人认可你的专业度。但你不去学习、不下功夫,那又如何产出自己的思想或理论?
其实很多设计师也和你有一样的想法。正因为这些知识门槛高、理解难,所以多数人都不愿意学。如果你能主动去学习、去理解,就自然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很多人喜欢学一些简单的东西,觉得容易上手、马上能用,但这些内容往往只是帮你处理些基础的执行问题,根本无法让你的根基更牢,也无法在职场中赋予你真正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那些东西没法真正给你“能量”。
从我自己的学习和职场经验来看,一个人的大脑和思想并不是靠“知识量堆叠”变得聪明的。真正提升你的,是那些非常难、非常需要挑战的知识和问题。只有你反复琢磨这些难题,并最终解决它们,你的思想深度才会被真正锤炼出来。然后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那些问题才会变得容易、清晰、简单。
相反,如果你只是学一些乱七八糟、特别简单的知识,它们不仅占据了你的大脑空间,还会让你的思维变得混乱。这些知识并没有含金量。而真正少量但有深度的知识,反而能让你的思维更干净,更能持续不断地产生深层次、多维度的思考,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还有一点,为什么我们明明看了很多知识、读了很多文章,甚至看了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但依然觉得没学到什么?甚至执行力也没什么提升?
我认为,这通常是因为你看到的那些免费内容,大多数都是“陈列品”,它们本质上只是创作者为了“秀作品”而准备的展示内容,并非真正的思想内核。你想学到“根”,就很难。
比如你读《用户体验要素》或《交互设计精髓》,这些书你可能根本读不懂。因为书本身也是一种作品形式,背后隐藏着大量未明说的作者思想。就像我写《智者的设计哲学》时,我知道那些句子你很难一下看懂,所以我每句话都写了批注,写了注释。那些注释就是我的思想。
你真正需要学的,就是作者或设计师的思想。只有掌握这些,你才会有实质性的提升。而这些思想,往往不是所有人都会无私分享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真正的成长来自于你能否吸收那些最“根本”的思想。
前面我说的那些书,你要真正融会贯通,至少4~5年。而我写的那些读书感悟和解读,你要读懂,也至少要反复学1~2年。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如今这个社会,工具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方便,工作也越来越碎片化、流程化。你以为工作变轻松了,其实是人的思想变得越来越简单了,做不了复杂和繁琐的工作,都交给工具了。
你面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也在不断被削弱。如果你不主动补充更复杂的知识和思维结构,是没办法应对行业对高阶设计师的要求的。
所以,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里脱颖而出,获得更高的薪酬、更高的职位,那你必须去学那些别人不愿意学、但最值得学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走得更远、站得更稳。
课程介绍:
《设计的过程》课程是一门由大熊老师亲自制作与讲授的深度系统课,旨在帮助设计师全面掌握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思维、关键模型与执行流程。课程围绕“体验设计的全过程”展开,从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流程、《用户体验要素》五层模型,到“双钻模型”的理论、应用与作者修正版解析,逐步建立设计师对体验设计的系统认知。
在课程前两章中,学员将深入理解体验设计的底层逻辑与经典模型结构,掌握双钻模型的设计原理、修正演化过程、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技巧,并配合影响力/可行性矩阵、NABC方法与行动思维进行工具化讲解。
随后,课程深入对比分析《用户体验要素》书籍的第一版与第二版内容,讲述大熊老师如何基于原作思想进行修正与重构,输出更具东方语境理解力的模型图与应用框架。
第五课则带领学员研读《交互设计精髓4》前三章,大熊老师以系统性阅读方法展开批注式讲解,剖析作者定义、模型逻辑、叙述缺陷与行业适配问题,帮助学员建立交互设计的行为视角与设计思维深度。
整套课程辅以PDF模型图、原文批注资料,帮助学员实现从理解、实践、重述到修正的四阶进化。
这不是一门只学会术语的课程,而是一场打通设计思维、执行路径与批判能力的深度进阶训练。适合视觉设计师、UX/UI设计师与产品相关从业者学习与参考。你将从中获得一整套关于“设计为什么这样想、如何这样做”的完整答案。
你需要融会贯通这些知识,通常需要反复阅读和学习1~2年的时间。加油!
开始学习 ❯
课程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