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讲述了设计师在制作作品集时,常陷入“过度修饰”的误区,忽略了应体现的专业价值和思考能力。无论是国内平台如站酷,还是国外的 Behance,许多作品集都将原本简单的执行过程刻意复杂化,反而让面试官难以判断设计师的真实能力。大熊老师指出,真正有价值的设计应当是高效、真实、简洁的,同时应能体现设计师在产品、用户、方法论上的深度理解。对工作三年以内的新人尤为提醒:别急于包装“高大上”,而应扎实建立自我认知。10年设计老兵,更该有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与行业价值。 … 阅读全文 ❯
专业能力
本文重点讲述了两大主题:第一,设计师在专业表达中易陷入“本末倒置”的误区——UI设计师试图通过体验设计来提升自身说服力,反而忽略了应展示视觉本职工作的深度与结果导向。第二,作为前腾讯设计总监,大熊老师从选拔设计组长的真实视角出发,提出设计师的职业成长应经历四个关键阶段:专业综合力、沟通能力、产品/用户理解与项目带领能力。通过这篇文字,读者将对“何为真正的专业深度”和“如何走向组长岗位”有更系统的认知。 … 阅读全文 ❯
本文讲述了大熊老师对设计师学习AI绘图的理性判断。AI绘图在当前阶段更多是“玩具”而非“武器”,并不能直接提升求职、面试或职位晋升的竞争力。企业招聘看重的仍是设计师的专业能力与稳定产出,而非对工具的依赖。文章强调:AI只是辅助工具,而设计价值来自设计师的判断力、表达力和专业深度。真正决定你职业高度的,不是你用什么工具,而是你是否能解决问题、输出价值,并持续提升自己的设计底盘。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