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讲述了大熊老师针对“设计强就不必做管理”的疑问,分享腾讯真实案例并深入剖析设计师职业发展的两个关键瓶颈:技能提升和眼界拓展。大熊老师指出,仅靠不断学习新工具无法突破UI设计的执行瓶颈,真正的突破在于拓宽专业广度、掌握交互和体验设计。同时强调眼界的重要性,管理者因接触优秀设计师作品和思考而快速成长,这也是普通设计师缺乏的宝贵机会。视频鼓励设计师通过学习管理思维、主动参与协作,提升视野和能力,为职业发展开拓新路径。 … 全文 ❯
作者: 大熊
大熊老师讲述了如何构建更有竞争力的作品集,从设计师和设计管理者两个层面分别分析。指出设计师的作品集应聚焦作品、思考与方法论,强调独特性、完整性与设计表达,而不是简单的工作流程叙述;设计管理者则应体现管理行为背后的能力与策略,不是罗列管理事项。特别指出设计价值不应过度依赖数据呈现,应回归设计本质,用思维与方法展现差异化,是提升作品集含金量的关键。 … 全文 ❯
本文讲述了设计师在职场中真实面临的焦虑和压力,核心并不在于工作本身的难度,而是收入与生活的严重不匹配。大熊老师从管理者视角出发,指出设计师群体的“表面稳定”背后,是薪酬压力、成长焦虑与长期疲劳的多重夹击。而不少设计师因沉溺于机械执行而无法真正沉淀和理解设计知识,也因此难以突破现有职业瓶颈。相比之下,虽然管理者承担更多责任,但设计师在收入较低、任务繁重、缺乏成长支持的环境中,反而压力更重。这篇文章是一次关于“现实与焦虑”的深度揭示。 … 全文 ❯
本文讲述了大熊老师提出的“设计元思维”理论,其核心在于将哲学思维、产品思维、设计思维与管理思维进行聚合,帮助设计师在复杂工作环境中更有效地识别目标、分解任务、量化工作、验证价值。通过“果园卖苹果”、“设计目标量化”等真实案例,清晰呈现了设计元思维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文章强调,设计执行的价值应在前期定义好可验证的标准,并指出解铃还须系铃人,设计团队能否被认可,取决于管理层的专业度与对设计的理解。 … 全文 ❯
大熊老师讲解了NAVER作品集中多个界面设计与标签设计的优秀实践,并指出我们团队在细节、配色与动效层次上的缺陷。视频强调设计细节决定品质,而设计思维决定执行结果和价值。通过标签、图标、灰色运用等案例,揭示了韩国团队在审美与团队协作上的成熟,也指出我们的问题更多在于整体环境与设计文化,提出“设计是一种沟通语言”的核心理念,并深入解析“客户体验设计”的本质。 …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