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设计师职业状态中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自信与自卑并存的矛盾感。大熊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管理设计团队过程中的真实观察,指出设计师的自信源自专业认可,而自卑则来自面对优秀作品时的自我反思与成长压力。这种自卑并非负面,而是推动设计师追求更高标准的动力。大熊老师讲述了真正的设计自信应建立在对专业的深刻理解和对自身工作的认可之上,而非外部评价。每位优秀设计师都经历了自我怀疑的阶段,接纳这种矛盾状态,是成长的开始。 … 全文 ❯
作者: 大熊
本文讲述了视觉设计的本质不仅仅在于形式美,更在于深度的思考和对产品本质的理解。大熊老师指出,视觉设计师不应执着于软件技能或炫技式表达,而应回归设计的根本:服务于产品、品牌和用户需求。大熊老师通过广告图、运营设计、品牌识别与界面设计的具体案例,强调视觉设计的目标是增强产品的市场价值与用户体验。最后,文章提出“冰山模型”理念,提示设计师要关注那些不易被看到但决定设计价值的思维方式和哲学基础,激发设计师重新思考自身的职业路径与价值定义。 … 全文 ❯
本文讲述了大熊老师对“设计价值是否一定要用业务数据验证”的深度思考。文章指出,设计师不应被数据所束缚,设计价值不仅仅等同于业务指标的变化。设计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不能像研发或产品一样用数据简单衡量。文章强调,设计价值应在专业性前提下体现,并非每一次设计都需“自证”对业务的贡献。设计师的满意度应来自多方认可,而非唯数据论。同时,设计在推动业务发展中虽有贡献,但多为协作合力,难以量化其孤立价值。 … 全文 ❯
本文讲述了大熊老师在腾讯早年经历的真实案例,从动画广告图、周末加班、行军床办公,再到主动“抢活儿”的卷王行为,展现了大厂内部“内卷”的真实生态。文章指出,“卷”并非贬义,而是优秀设计师在目标驱动下的自我选择,所谓的“五毛党”抢单事件,进一步说明优秀的团队成员并不会计较谁分到任务,而是主动用结果说话。文章用第一视角记录下属于那个时代的设计精神,同时也刷新了我们对“卷”的认知。 … 全文 ❯
大熊老师分享了一位设计师因长期负责“没人想干的活”而感到职业停滞的案例,揭示职场中常见但被忽视的陷阱:辛苦付出却缺乏成果归属和专业突破。大熊老师指出,在大型公司内部想要调岗或晋升,前提是你在现有岗位上做到“非常出色”——不仅完成任务,更要提出流程优化、效率提升或品质改进的具体成果。管理者会依据你当前的绩效与潜力做出资源再分配,真正的升迁机会只给那些“在基础岗位上做出成绩”的人。这是一场比你想象中更现实的价值博弈。 … 全文 ❯
讲述了大熊老师辅导一位设计师的真实案例,通过薪资评估揭示职场中管理者常见的一种“软性驱逐”策略:通过夸大外部市场薪酬,巧妙地鼓励员工主动离职,以避免裁员成本。这种手法在大厂中并不少见,背后反映的是管理者以“激励”名义进行的人事优化操作。大熊老师提醒设计师应当理性认知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市场价值,避免因被误导而盲目跳槽。频繁更换工作虽可能短期涨薪,却会长期损害职业履历的稳定性与深度发展。 … 全文 ❯
大熊老师在这段视频中深入探讨了职场压力与情绪管理的关系。他以自身经历为例,分享了从初入职场到面对工作挫折、情绪低谷甚至抑郁倾向的真实感受。压力若无法排解,便会积压成抑郁,影响工作与生活。而调整情绪、寻求沟通、改善环境认知,是走出困境的关键。大熊老师还提醒:跳槽无法根本解决内在问题,反而可能让人陷入负面循环。唯有清晰自我认知、学会释放压力,才能让工作回归正向轨道,收获成就与价值认可。 … 全文 ❯
大熊老师分享了对站酷设计师作品集的观察与评估,指出了许多共性问题,如形式空洞、规范性差、风格不统一、过度堆砌素材与效果、缺乏真实思考与独立完成的痕迹。大熊老师强调,作品集本身就是一个设计作品,需结构清晰、内容筛选精准、封面风格匹配职位属性,并建议用16:9规范格式呈现。对于体验设计师,视觉不过度包装更为稳妥;对于品牌与视觉设计师,避免模板化与形式主义。别为了做作品集而做,背后没有思考,只会暴露更多问题。 … 全文 ❯
大熊老师对个人作品集内容架构与设计呈现的深度解读。从封面的设计理念、个人履历精简方式,到核心能力模型与团队管理战略,大熊老师强调作品集的目的不仅是展示设计作品,更是传达设计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与专业视角。视频深入解析了自媒体内容、设计流程、产品构想、数据分析、品牌设计等模块,强调“作品集只是敲门砖,真正的判断来自面试中的交流。”大熊老师提醒设计管理者,须明确作品集面对的目标受众,避免执行型误解,聚焦个人价值与团队贡献的呈现逻辑。 … 全文 ❯
大熊老师分享了自己制作作品集的完整思考过程。与常规求职导向不同,大熊老师的作品集旨在展示设计管理者的能力框架、结构思维与专业深度,而非单纯的设计执行。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强调作品集的使命是“帮你敲开第一扇门”,真正的价值在后续的面对面交流中体现。大熊老师特别提醒:别用执行型视角看待管理岗位,不是每家公司都理解管理者价值,遇到风格不合或要求你“动手设计”的老板,不如不谈。作品集应基于目标受众和职级定位做出取舍。 …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