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讲述了设计师薪资的现实状况和成长路径,大熊老师以深圳为例,详细分析了不同薪资区间所对应的设计能力阶段,并指出设计师应专注于提升个人价值而非盯着工资数值。视频还提供了原创的“房价对标法”来衡量薪水的竞争力,强调只有真正热爱并全力以赴,薪资增长才是水到渠成。 … 全文 ❯
设计管理
本文讲述了大熊老师的阅读观与成长路径,强调设计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地阅读实用书籍而非盲目追热点。文章分享了阅读设计类书籍的四个理解层次及十本在职业发展关键阶段读过的职场类实用书单,帮助设计师提升思考与执行力。 … 全文 ❯
本文讲述了大熊老师对经典设计书籍《交互设计精髓4》的深入阅读与系统性批注,在阅读第1至第3章的过程中,从“目标导向设计”的理论出发,逐层剖析作者库伯的思想架构与写作逻辑,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批判性修正与再组织。大熊老师认为,设计师的阅读不仅要理解,更应具备实践、讲述与升华的能力。他特别指出了本书中文译名与内容脱节、逻辑跳跃性大等问题,并提出自己对交互设计、用户心理模型、定量与定性研究、行为层理论等关键概念的重构定义。这是一本设计师读书、学习、升维思考的实录与范例。 … 全文 ❯
大熊老师用“口水话”版本,解构了阿里设计师P5~P10各职级的核心能力模型。P5是“纯执行”,重结果与效率;P6“能带人、能兜底”;P7则要求系统性思考与控场能力;P8需具备架构意识与全局视角,是“带头大哥”;P9则是推动行业变革的“领袖”;而P10是真正“大佬”,布局未来、决定企业设计战略。从“做事”到“引领”,每一级别都是能力深度、广度和影响力的跃升。理解这些维度,有助于认清自己的定位与晋升路径。 … 全文 ❯
本文讲述了设计师面对职级晋升与调薪之间的关系思考。腾讯在职级晋升中,调薪并非即时同步,而高阶职级如9级与12级才有显著拉开差距。大熊老师建议关注长期市场价值与阶段性激励,不应因短期未调薪而拒绝晋升。 … 全文 ❯
大熊老师讲述了互联网从业经历中对视觉设计师的观察与定义,强调视觉设计不仅仅是视觉表现,更涉及策略、思维、流程和商业化能力。指出企业对视觉设计师的核心要求是:专长、协作与团队价值,能力模型应覆盖冰山模型水面之下的深层能力,如角色认知、价值观与项目管理等。通过对UX/UI、交互、运营视觉等岗位能力配比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设计师如何构建完整竞争力,并批判了“只会做图”的狭隘认知,强调设计成果需具备商业可行性与执行说服力。 … 全文 ❯
大熊老师讲述了企业应重视员工职业发展的理念,并探讨了“管理者-员工”关系的本质。文章指出,无论职位高低,压力本质上是等同的。设计团队不应只追求业绩而忽视员工成长,真正好的管理应提升员工的市场竞争力。文章提出“双向聘用制”的设想,即团队成员有权选择Leader,主张以信任为基础的协作关系,并强调设计管理应关注业务匹配和个人价值积累。唯有互相选择与尊重,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创新与良性循环。 … 全文 ❯
大熊老师通过回顾一位P8设计管理岗位的模拟面试,深入剖析了高阶岗位面试中的七个关键压力问题,并逐一示范了应对思路。重点不在答案是否“标准”,而在于展现专业的判断力、系统性的认知结构,以及站在企业层面权衡价值与成本的能力。从“体系建设是否有意义”、“如何体现管理者价值”、“投入产出比如何衡量”到“腾讯经验是否仍被认可”,每一问都直指候选人的认知深度与视野广度。视频最后,大熊老师总结:高阶岗位的竞争,拼的是你如何定义自己的专业价值,以及你对市场需求的清晰理解。 … 全文 ❯
本文重点讲述了设计组长在团队管理中的职责、能力结构及需求管理的实际权重。大熊老师从五个关键问题出发,逐一解析了组长在需求、进度、质量、专业输出、成员成长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强调设计组长的核心是“设计+管理”的双重能力,尤其是在小团队中更需以自身专业能力带动团队成长。文章指出,需求分配只是组长工作的极小部分,真正决定团队绩效的,是稳定的高质量设计输出和系统性管理能力。 …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