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大熊聊设计 官网

本站官网地址为:https://大熊.com (转码访问地址:https://xn--pss808c.com

大厂的设计标准是什么,能不能具象化?我自己或者我的团队输出的作品,如何才能达到大厂的设计标准?

大厂的设计标准是什么,能不能具象化?我自己或者我的团队输出的作品,如何才能达到大厂的设计标准?
全文摘要:本文讲述了一个学员关于“大厂设计标准是否能具体描述”的提问,并通过“螺丝类比”及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阐述。文章指出,大厂设计标准就像“螺丝精度”,通过长期实践和修正可以接近,但无法完全用语言具象表达。标准更像一种无形的“道”,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执行、观察与感悟来体会,而非简单的模仿和复制。大熊老师强调,设计的高品质不仅来自技能,更来自于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与把握,这也是职场成长的必经之路。

这张图后面的文字,详细阐述了标题的答案,请顺序阅读。

关于上图中 [1] [2] 的阐述,可以点文章最顶部的“听全文”,再结合文字一起阅读,效果加倍。

问题:大厂的设计标准是什么,能不能具象化?如何才能达到大厂的设计标准?

我在一家小厂打螺丝,我们小厂的螺丝要做得跟日本三菱的标准一样,你把它们做的螺丝拿给我,我照着他们的做,就一定可以达到他们的标准。为了达到他们的标准,我把他们的螺丝拆分成若干个部件,然后一个一个地去做就行了,就比方说它的这个螺纹的精细度,或者是它的螺帽的硬度,我们把这些拆分成一些关键的标准,我们一个一个去做,然后我们花一些时间去研究,然后就可以达到日本三菱的这个螺丝的设计品质。只是说三菱有更先进的工艺或者流程或者机械,可以更快速地做出来,但是我们刚开始多花时间,同样也可以达到一样的结果和品质,只是说我们花的时间成本和人力稍微多一点。

这个是基于相同的螺丝规格来说的,也就是产品相同,也就是我在跟学员的这个会议当中,我说的是同样的设计、同样的产品,让大厂的设计师做出来摆在那儿,就知道这个品质要求是什么样的了。如果他不断地将你们团队做的一些设计,不断地做、不断地优化和修正,换句话说,也就是你们团队招一个大厂的优秀设计师过来的话,他在你们团队中不断地处理那些设计的需求和做出一些产品的优化解决方案,慢慢地你跟他长期交往的过程当中,也就清楚了所谓大厂设计的标准,或者大厂的那个品质要求在什么地方,我相信你就清楚了。

所以没办法描述是因为产品不同,对产品要求的人不同,跟产品合作的项目组团队的同事不同。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这个品质的标准的变化,所以这是没办法具象的原因。但是前面说到的日本的螺丝钉的案例,是两个具象的东西类比要达到某个品质,这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就说,当你知道了大厂的品质标准的话,你花时间就一定可以达到的,但问题就是大厂的这个品质,是我们很多人很模糊的一个东西。对于我来说,我是知道那个东西的人,但是我没办法描述出来,除非你把你的设计或者产品给我看,我再给你意见,然后你不断地改,我会告诉你有没有达到那个品质。无论你的产品是怎么样的,无论你的设计执行出来的结果是怎么样的,无论你的思维方式是怎么样的,我都可以在我的脑海里面给你形成一个具象的标准,但是那个标准我没办法具象地描述给你,只能说我看到你的东西过后,我能告诉你应该如何修改、如何调整,才是一个我认为达到大厂标准的东西。

这个其实就有点像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其实我之前有专门写过老子的《道德经》的解读,就是用最通俗的话给设计师讲,但是我发现设计师并没有兴趣,我觉得对很多设计师来说,还是太难以理解了。其实这句话,“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就是说有很多道理,它并不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一些道理,它不是像我们在日常的沟通中所描述的,你碰到了什么问题,我给你讲一个道理,你就明白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的这个“道”不是这个意思,他说的“道”是可以意会,不能言传的“道”。意思也就是我前面那大段文字给你讲的这个大厂的设计标准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个其实就是“道”,它是一个无形中的标尺,而我就是掌握这个标尺的人,当然还有很多在大厂工作的设计师,或者设计总监、组长,他们都会形成这样的一个标尺。

这也是我在《智者的设计哲学》书中所写到的一句话:

那么另外,我可以顺便讲一下,“道可道,非常道;”后面一句话:“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意思,就是说名字是我们用来定义某个事物的,让你能够更好地了解它是什么,也就是当我说“电脑”的时候,你就知道是那个可以帮我们解决工作上很多问题的设备,然后它可以存储很多内容和软件的东西,所以我们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计算机”,因为它的容量很大,可以像人脑一样运算,所以我们又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用电的大脑”,简称“电脑”,或者你也可以叫它“笔电”。比方说你在台湾的时候,家人们讲“笔电”,你就知道他说的是MacBook或者笔记本电脑,你不会认为他在说一只“带电的笔”。

对于这些事物的定义,是我们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方便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能够快速地让对方了解我的意思,能够定位到那个东西本身上面。但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的这个“名”,它主要是想表达“我们对事物的定义”这个意思,而不是我们日常讨论的“它叫什么名字”。你可以理解为事物原本的特性,即是事物的本质。比方说,我在之前的那篇文章里面,我讲到的就是“森林”,它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它并没有名字,没有被定义,我们之所以给它取这个名字,是为了我讲到它的时候,你的大脑里面能快速勾勒出“森林”的样子。同样在森林里面有小溪、河流、树林、草地,那么我们都会以这样的命名去定义它们。但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定义这些事物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我们给他起的名字,而使得我们对它产生了固化思维。换句话说,我在跟你说“麋鹿”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它是一个高大的、棕色的,长了两个很大的角,这样的一个动物,你脑海里面就会有这样的画面,这就是你对“麋鹿”的定义。但事实上,而真正当你在芬兰的森林里看到它的时候,你会认为它是一只白色的、非常高大的、在雪地里的一个神奇的、充满了精灵味道的、有灵性的生命。

老子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要用“名字”去固化,或者去具象化某个东西,那个名字只是为了方便我们的交流,而更多的是我们对事物本身的认识,也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那么老子在这句话的后面一句话:“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实就是说,我们刚才所讲的“道”和“名”,即便它们看起来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我们观察和思考万事万物的根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