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大熊老师讲述了年付费学员在2.5个月内成功完成作品集修改的案例,强调作品集需要至少三个月的系统打磨,且标准基于学员的实际能力和求职目标评估。文章指出,很多学员因晋升或加薪中断了作品集修改,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大熊老师分享了常见面试问题,提醒学员提前准备,并指出如果作品集达标,面试关注的已不再是设计执行本身,而是个人成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目标公司的理解。 … 全文 ❯
设计执行力
本文讲述了一个学员关于“大厂设计标准是否能具体描述”的提问,并通过“螺丝类比”及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阐述。文章指出,大厂设计标准就像“螺丝精度”,通过长期实践和修正可以接近,但无法完全用语言具象表达。标准更像一种无形的“道”,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执行、观察与感悟来体会,而非简单的模仿和复制。大熊老师强调,设计的高品质不仅来自技能,更来自于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与把握,这也是职场成长的必经之路。 … 全文 ❯
本文讲述了设计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提升设计执行力。大熊老师指出:脱离实际项目的技能练习难以带来真正的成长,反而容易浪费宝贵的时间成本。设计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真实项目中的思考与反馈,借由团队沟通获得更有价值的意见。文章强调,设计思维决定设计执行,真正的成长来自于问题导向与效率导向的实践。同时提醒设计师,个人练习应围绕项目展开,避免凭空构思的无效创作,才能实现可持续、真实、专业化的发展路径。 … 全文 ❯
很多设计师习惯将作品集放在 Behance、Zcool 或 Dribbble 上,但大熊老师指出,这种做法往往存在严重误区。面试官通常只点开前两项,首页排布不当会直接错失展示机会;而网页长图、PDF拼图等形式也容易暴露版式和执行力问题。平台上的点赞和推荐,更重流量与互动,而非设计专业性。真正专业的作品集,建议用 Keynote 或 PPT 制作,16:9 横版,文字可编辑、结构清晰,才能有效传达专业度。 … 全文 ❯
不少设计师渴望进入大厂,但并不清楚大厂真正看重哪些能力。大熊老师系统归纳了六个核心指标:一是本职能力要扎实,二是具备实用性的差异化技能,三是主动沟通的意识强,四是有趣、有团队价值的特长,五是正向思考且行为正直,六是拥有职业化的工作方式。这些标准贯穿于大厂的面试评估与团队文化中,不是靠背答案能伪装的。想进腾讯、阿里等大厂,关键不是表演,而是你的每句话、每张图、每次汇报都藏着证据。 … 全文 ❯
设计做到极致,未必被项目方认可。大熊老师指出:设计的高完成度,更多服务于设计师自身的职业发展,而非直接提升业务价值。在真实项目中获得反馈、被产品和开发团队真实评价,才是设计师成长最快、最有意义的路径。相比下班后“练习”作品集,更建议将精力集中于项目实践,并优先保证休息与精神状态。设计属于高消耗的创造性劳动,维持思维活跃和情绪松弛,才能真正提高执行力和产出质量。 … 全文 ❯
本文讲述了设计师在不同阶段应如何规划职业发展,从学习型人才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熊老师以腾讯人才标准为例,剖析5年是技能瓶颈期,10年是价值思考期,15年则必须形成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核武器”——个人差异化竞争力。文章强调,设计师不能只沉浸在执行力中,需主动补足短板、扩展认知,真正理解“思维决定执行”的含义。面对不断升级的市场竞争,只有把设计从技能变成武器,才能在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 全文 ❯
本文讲述了设计师如何通过与产品经理的深入合作获得产品思维,从而提升设计执行与沟通的整体能力。大熊老师指出,设计服务于产品,设计师必须主动理解产品的目标、结构与规划。真正优秀的设计执行不是来自技法堆叠,而是建立在扎实的产品理解之上。文章强调设计师应通过“交朋友”的方式建立信任关系,学习产品的全貌逻辑,最终实现超越预期的设计成果。思维决定执行,产品思维与设计思维的融合,是设计师走向成熟的关键路径。 … 全文 ❯
本文讲述了一位设计师一年内晋升为设计管理者的经验,强调思考力、价值创造和主动争取的重要性。优秀设计师会关注问题背后的思维方式,持续迭代自身成长路径,而非单纯模仿结果。 … 全文 ❯
大熊老师用“口水话”版本,解构了阿里设计师P5~P10各职级的核心能力模型。P5是“纯执行”,重结果与效率;P6“能带人、能兜底”;P7则要求系统性思考与控场能力;P8需具备架构意识与全局视角,是“带头大哥”;P9则是推动行业变革的“领袖”;而P10是真正“大佬”,布局未来、决定企业设计战略。从“做事”到“引领”,每一级别都是能力深度、广度和影响力的跃升。理解这些维度,有助于认清自己的定位与晋升路径。 …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