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大熊聊设计 官网

本站官网地址为:https://大熊.com (转码访问地址:https://xn--pss808c.com

1、为什么大熊老师说新手才会这么去思考和展示设计?2、如何在文字上能够更专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为什么大熊老师说新手才会这么去思考和展示设计?2、如何在文字上能够更专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全文摘要:本文讲述了大熊老师在辅导学员过程中,针对作品集思维统一性和专业表达提出的具体要求。大熊老师指出,设计师在展示作品时,需符合自身公司品牌在行业中的认知预期,避免用“初级心态”陈述项目成果。同时,文章强调,作品集制作应以清晰、准确、易懂为标准,不宜堆砌生僻词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体现设计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UX设计师在职场中不可忽视的核心竞争力。学习要量体裁衣,思维要建立在务实基础上,才能真正形成职业化发展的正确路径。

根据上诉会议内容,阐述两个问题。

1、为什么大熊老师说新手才会这么去思考和展示设计?

通常我在辅导学员的时候,会看他的工作年限和工作背景,以及他所在的这些公司到底是一个什么量级的。那么他在对应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的时候,事实上要展示出来的东西和他的能力体现,要吻合这家公司整体的品质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我这么说是因为面试官他事实上是有预期的,比如说你是在小红书工作的体验设计师,事实上小红书App在做用户体验设计的时候,我认为还是相对比较专业的,他们对用户和产品的思考是相较于其它知名互联网公司做得更好的,所以作为在这家公司工作的设计师,那么你所呈现出来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至少要和大家对这家公司的整体品牌和认知要保持一致,不然这个落差太大的话,事实上自己的专业能力在面试官的预期里,定位是不够好的。

我辅导的这位学员的专业能力和他之前公司的履历背景,各方面都是不错的,所以我对他的要求就会更高一些,而我在他的作品集里面看到的一些项目价值陈述,很多都是我在普通设计师的作品集里面会看到的,我觉得不太合适,有点拉低了他的专业能力和公司品牌的影响力。所以我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说你在作品集里面呈现的,尽量和其他普通设计师工作的方式、流程或者思考不一样的东西,放一些更有特色,代表自己的思考或者专业能力的东西会更体现你的价值和公司的品牌价值,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你会问“公司的品牌价值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这么说,如果你说你是腾讯的,是不是别人就知道你肯定要价不低,对吧。这事实上是企业品牌的溢价,并不是因为我们自身能力的高低。那么,你所呈现出来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就要吻合大家对腾讯的和你同级别的设计师的预期。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市场预期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

2、如何在文字上能够更专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个没办法去强求的,并不是专业能力很强,就一定具备很强的文字功底,我觉得这个不一定,这个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比方说在韩国招聘UX设计师,通常会要求他的写作能力,这其实是作为体验设计师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能力。因为我们在做一些产品的时候,产品的界面上面或者一些功能说明,或者是用户反馈的说明,或者是一些其它地方会大量出现文字,那么这些文字就需要体验设计师能够很好地去梳理它们的逻辑和结构,并且能够通过很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它给表达出来,让普通的用户都能够很好的理解产品的功能和产品提供的服务,所以这个文字写作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这意味着它可以将复杂的界面上的信息内容做很深度的理解后,整理得更为清晰和易懂。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制作作品集的时候,不要刻意的用文字去包装内容,这样会导致面试官不了解你说的东西是什么意思,对于一些专业上的大家共识的一些描述,这样的文字事实上会更能说明问题。因为面试官在阅读PDF作品集的时候,它的一个基本动作就是要快速获取上面的内容信息,然后快速判断你的能力,如果你在你的作品集上大量出现一些叠加的生僻词或者出现词不达意这样的情况,面试官是很难去理解你在表述什么,而在对方不理解你的表述的时候,他并不会觉得是他听不太明白,或者并不会觉得你这样表达会显得很高级。因为任何专业的、高级的表述方式都可以换算成一句俗话,但是我发现有时候就很难以转换那些“高级的文字”,很显然,那些文字出现了应用错误或者组合错误。

特别是针对作品集上面的一些专业阐述,或者是当我们在写自己的设计理论或者方法论的时候,或者是项目总结的时候,喜欢用一些专业的名词,但是无论这个专业名词是已有的,还是多个专业名词叠加组成的新的意思,或者是你自己创作的一个名词,那么它都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是足够清晰的。也就是说这个词它首先是具备了描述的必要性和恰当性,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判断这样的表述是否具有了很好的“高级性”。如果光是听起来很高级,人家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事实上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很多时候都是不专业的一群人在相互吹捧罢了。你会发现越是专业的人,他们越是希望用简单的话让你明白他在说什么,而越是不专业的人,越不希望你能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而那些词不达意的专业词汇的叠加,正是他们内心筑起的一道防线。

我碰到很多通过话术或者语言把自己包装得特别专业的设计师或者设计管理者,但是他们的本质有很多不同,有的设计师他们是在那样的环境中,因为身边的同事都是那么在说话,所以他们也自然或者不自然地就形成那样的说话风格,所以在表述的时候都会夹杂一些生僻词来传达他们的意思,这是一种良性的问题,是可以被纠正的。而那些刻意用这样的方式来包装自己的人,事实上已经病入膏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