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讲述了设计师在制作作品集时,常陷入“过度修饰”的误区,忽略了应体现的专业价值和思考能力。无论是国内平台如站酷,还是国外的 Behance,许多作品集都将原本简单的执行过程刻意复杂化,反而让面试官难以判断设计师的真实能力。大熊老师指出,真正有价值的设计应当是高效、真实、简洁的,同时应能体现设计师在产品、用户、方法论上的深度理解。对工作三年以内的新人尤为提醒:别急于包装“高大上”,而应扎实建立自我认知。10年设计老兵,更该有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与行业价值。 … 全文 ❯
作品集误区
很多设计师习惯将作品集放在 Behance、Zcool 或 Dribbble 上,但大熊老师指出,这种做法往往存在严重误区。面试官通常只点开前两项,首页排布不当会直接错失展示机会;而网页长图、PDF拼图等形式也容易暴露版式和执行力问题。平台上的点赞和推荐,更重流量与互动,而非设计专业性。真正专业的作品集,建议用 Keynote 或 PPT 制作,16:9 横版,文字可编辑、结构清晰,才能有效传达专业度。 … 全文 ❯
设计做到极致,未必被项目方认可。大熊老师指出:设计的高完成度,更多服务于设计师自身的职业发展,而非直接提升业务价值。在真实项目中获得反馈、被产品和开发团队真实评价,才是设计师成长最快、最有意义的路径。相比下班后“练习”作品集,更建议将精力集中于项目实践,并优先保证休息与精神状态。设计属于高消耗的创造性劳动,维持思维活跃和情绪松弛,才能真正提高执行力和产出质量。 … 全文 ❯
大熊老师讲述了对上一期插画作品集点评后续反馈的回应,强调了“自由插画师”的商业迷思。通过对观众评论的反驳和延伸解释,指出插画创意本身不具商业价值,必须结合应用场景与客户需求。提到腾讯等大厂对品牌与设计的要求标准,并用自身经历和腾讯项目案例进一步说明:作品集要展现的不只是美感,而是商业策略、用户理解和实际价值。练习作品需展示方法与成果,非堆砌勤奋。结尾再度强调:创意能不能卖出去,关键在于你的设计是否具备商业落地能力。 …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