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讲述了大熊老师从设计总监视角总结出的6条大厂面试标准,帮助设计师深入理解腾讯、阿里、字节等顶级企业在人才选拔上的真实逻辑。从“本职能力扎实”“实用性差异化能力”到“沟通能力”“团队融合度”“职业化素养”等六方面,结合真实案例解析了大厂设计管理者关注的评估维度,为有志进入大厂的设计师提供了实用建议。大熊老师也强调了设计师在表达与作品呈现中的常见误区,指出大厂更看重结构化、专业化与职业思维,而非一味追求“炫技”。 … 阅读全文 ❯
腾讯设计
本文讲述了大熊老师在腾讯早年经历的真实案例,从动画广告图、周末加班、行军床办公,再到主动“抢活儿”的卷王行为,展现了大厂内部“内卷”的真实生态。文章指出,“卷”并非贬义,而是优秀设计师在目标驱动下的自我选择,所谓的“五毛党”抢单事件,进一步说明优秀的团队成员并不会计较谁分到任务,而是主动用结果说话。文章用第一视角记录下属于那个时代的设计精神,同时也刷新了我们对“卷”的认知。 … 阅读全文 ❯
本文讲述了腾讯设计团队CDC与TGideas的解散,表达了大熊老师对这两个标志性团队的敬意与惋惜。CDC代表着用户体验设计,TGideas代表着游戏品牌设计,它们曾是行业的重要标杆,对一代设计师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大熊老师也坦诚回顾了自己当年在职场中与这两个团队的交集和遗憾。指出企业的变革是时代发展的选择,不代表这些团队没有价值。并呼吁设计师们要对行业充满信心,拒绝自我贬低,坚持尊重设计、尊重自己的职业价值。 … 阅读全文 ❯
本文讲述了大熊老师与HRD在组织架构设置上的一次真实对话,并分享了他在迅雷和腾讯任职期间如何通过设立“设计管理组”与“动效交互组”来提升团队效能与前瞻布局。大熊老师强调组织架构不应固化为模板,而应服务于管理者的策略与团队发展目标。并指出:组织结构的“形式”是给外人看的,而“本质”是管理者对团队未来的清晰认知。作品集中所展示的架构图,正体现了大熊老师对设计管理深度与趋势的思考。 … 阅读全文 ❯
大熊老师讲述了在腾讯时期对设计师加班的深度思考和管理方式,通过团队邮件全文分享,强调加班应以“价值驱动”为前提,而非“姿态式投入”。文章引导设计师反思加班时长与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设计执行的成长阶段”模型,鼓励设计师从完成需求逐步迈向“为客户定制需求”的专业进阶。文章核心观点是:真正的成长来自于有意识的深度思考,而非被动地拉长工作时间。 … 阅读全文 ❯
本文讲述了设计师面对职级晋升与调薪之间的关系思考。腾讯在职级晋升中,调薪并非即时同步,而高阶职级如9级与12级才有显著拉开差距。大熊老师建议关注长期市场价值与阶段性激励,不应因短期未调薪而拒绝晋升。 … 阅读全文 ❯
大熊老师与交互设计总监 Gavinwan 的深度对话,从职业背景到行业洞察,全面解析了交互设计的本质、专业课程、理论应用与职业发展路径。Gavin 分享了他在腾讯、京东等大厂的从业经验,详述了交互设计师在不同阶段应具备的能力差异,并指出专业背景、项目经验和设计思维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提出非科班转型的建议与路径,强调学习能力、项目实践与持续成长是打破壁垒的关键。本次访谈对视觉设计师、转岗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及设计管理者都有启发意义。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