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20年7月提出的《设计管理模型》,25年1月我对它进行了修正,这是我第五次讲述,也是最后一次为你讲述这个模型,希望大家对设计管理者的工作和职责有一个更为完整和清晰的了解。你也可以通过这个模型更好地理解作为设计师,设计思维与设计执行的关系,以及设计专业能力和业务价值之间的关系。完整PDF模型图,可以在文章中下载。 … 阅读全文 ❯
卷一
本文讲述了大熊老师提出的“设计元思维”理论,其核心在于将哲学思维、产品思维、设计思维与管理思维进行聚合,帮助设计师在复杂工作环境中更有效地识别目标、分解任务、量化工作、验证价值。通过“果园卖苹果”、“设计目标量化”等真实案例,清晰呈现了设计元思维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文章强调,设计执行的价值应在前期定义好可验证的标准,并指出解铃还须系铃人,设计团队能否被认可,取决于管理层的专业度与对设计的理解。 … 阅读全文 ❯
大熊老师与交互设计总监 Gavinwan 的深度对话,从职业背景到行业洞察,全面解析了交互设计的本质、专业课程、理论应用与职业发展路径。Gavin 分享了他在腾讯、京东等大厂的从业经验,详述了交互设计师在不同阶段应具备的能力差异,并指出专业背景、项目经验和设计思维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提出非科班转型的建议与路径,强调学习能力、项目实践与持续成长是打破壁垒的关键。本次访谈对视觉设计师、转岗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及设计管理者都有启发意义。 … 阅读全文 ❯
本文讲述了“设计的行动思维”的完整理论与实践方法,源于OODA LOOP的军事战略模型,经过大熊老师多年修正与演绎,发展为适用于设计执行与管理的思维体系。通过淘宝、微信、星巴克等品牌案例,阐述了如何通过持续训练观察力、色彩认知与问题判断力,在复杂或紧急情境中快速做出有效设计决策。这种思维方式强调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的高效闭环,帮助设计师提升感知力与实战反应能力,实现高质量、低错误的专业输出。 … 阅读全文 ❯
本文围绕“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展开哲学式探讨,指出“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传统说法虽不无道理,但远不够完整。大熊老师提出更具深度的观点:设计的本质应是减少已存在的问题、避免产生新的问题,并通过持续传递美感推动社会进步。通过对“问题的流动性”和“设计的表达性”的思辨,强调设计不只是工具,更是沟通、秩序与文明的体现。文章融合实用性与哲学性,为设计师提供新的认知高度。 … 阅读全文 ❯
本文系统讲述了腾讯设计管理者晋升的完整结构,从设计与管理之间的对立统一哲学出发,深入探讨设计管理者应具备的战略思维、晋升路径与实战管理工具。内容涵盖设计思维与管理思维的差异与融合,腾讯内部的管理者晋升机制,以及团队管理中的SWOT分析和绩效-潜力矩阵。通过真实经验与理论相结合,帮助设计师与管理者理解晋升路径、厘清成长方向,建立系统性的思维方法。 … 阅读全文 ❯
本文系统讲述了大熊老师在2009年提出的特性设计理论(Essence-Driven Design),并追溯其哲学的来源——李小龙的截拳道思想:快速、直接、有效。通过包装设计案例,阐明了设计应从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最短信息路径出发,提炼最具价值的产品特性并进行合理排序,以达成设计目标。特性设计强调抛弃复杂形式,直击用户需求,具有高度的通用性与实用价值,适用于包装、交互、体验乃至设计管理等多个领域。 … 阅读全文 ❯
本文是一场与匿名腾讯UI开发者的深度对谈,围绕UI开发的岗位职责、技术壁垒、跨团队协作冲突、职业归属感与发展前景等话题展开。开发者坦言,岗位核心在于广度与深度兼备的技术能力,以及规范驱动下的团队协作效率。同时也指出UI开发未来可能逐步融入前端工程师体系。访谈强调设计与开发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是实现高质量项目的基础,鼓励从业者持续成长,拓展认知边界,并保持对技术与美的热爱。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