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大熊聊设计 官网

本站官网地址为:https://大熊.com (转码访问地址:https://xn--pss808c.com

你说的这个是事,它不是设计专业的东西;你展示的数据结果,我也没办法衡量它的价值

你说的这个是事,它不是设计专业的东西;你展示的数据结果,我也没办法衡量它的价值
全文摘要:本文记录了大熊老师在1V1辅导中,引导学员思考“作品集专业价值提炼”的对话过程。大熊老师指出,单纯叙述项目经过和结果,并不足以体现专业优势,关键在于:同样的方法论和工具,设计师个人的应用是否展现出差异化能力。比如,在竞品分析、用户访谈、卡片分类等调研方法中,应具体阐述自己在提问设计、数据提炼、效率优化、结果转化等环节的独特做法,而不是仅停留在“做过”或“老板认可”的层面。面试官关注的是设计师如何用相同资源实现更高效、精准、优秀的产出,这是衡量专业竞争力的标准。
大熊老师 23:17
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的第一个项目的专业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能不能用两句话描述一下?
 
学员 23:29
通过前期一些调研和分析,然后可以产出一些比较可落地、可执行,包括有结果成效的一些设计方案。
 
大熊老师 23:42
如果单从设计专业层面讲,有没有什么对设计上的一些思考,或者是应用了一些什么方法?那个东西能不能讲一下?
 
学员 24:00
我感觉像我这个阶段,就是把一些之前学的,像竞品分析、各种分析的方法去用好。
 
大熊老师 24:15
有没有这种东西?比方说我在做用户访谈的时候,我对问卷的设计很有研究。我设计的问卷对用户访谈的结果的准确性和我做这件事情的预期来说是非常好的。我有很好的经验。又或者说,我在做竞品分析报告的时候,我能够很好地从竞品当中提取出我们需要的东西,或者是差异化的一些产品功能设计,或者是用户行为的分析。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描述?比方说你是面试官,你问我你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有什么好的东西可以分享给我的吗?或者说你做竞品分析和做用户访谈,跟其他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吗?然后我就会说我刚才那两句话。你有没有这样的东西?
 
学员 25:15
我可以现在说一个,我做过一个卡片分类的调研,然后也是有一些自己的判断的步骤,是可能市面上一些课程包括教程不会说的。但是那个东西,因为只在某个项目里的一个节点用了,我很难把这个项目就是融合进我这几个项目里面说。
 
大熊老师 25:38
你能讲一下,你说到的卡片式的调研还是什么?
 
学员 25:45
是前期的一个调研。我们当时是要做一个网站,然后产品提了一个功能上的,或者说信息上的架构,但是那个东西其实是没有办法得到验证的,然后也不一定符合用户需求。所以我在他的架构的基础上和他一起对着,然后调了一版架构。这是一个原始的方案,然后我拿这个东西去找一些相关的用户,这个用户是包括两批人,是我们的核心用户,包括它是有一个比例的分布的。然后我找他们调研完之后,就发现我原来设想的架构确实有点问题。所以在那个方案的基础上,调整了一版最终的方案。然后拿那版方案出去,包括跟老板汇报之类的时候,都是得到了比较高的认可的。
 
大熊老师 26:38
好,我打断一下。你说的这个是事的结果,就是我做了这件事老板非常认可。这个它不是专业的东西。我想知道是你用卡片式的这个东西,它跟我去用这个卡片式的工具有什么不一样吗?我这样跟你举个例子,假如说我让你杀一条鱼,给你一把刀,你也能把鱼杀出来,然后你的老公特别满意。我也能把鱼杀出来,我老婆很满意,但是我杀鱼的方式跟你的不一样,我会比你更快,刀法更好,鱼肉不会切得乱七八糟的,而且梳理得一片一片的,摆盘也特别好。我刚才描述的就是跟你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想知道你用卡片式的方式跟我用有什么区别?你要描述这个给我。
 
学员 27:39
我好像确实一下子想不到。我也没有验证这个东西是不是一定比其他人做出来更准确或者怎么样。
 
大熊老师 27:45
没问题。你记得我刚才说的这个比喻吗?以后无论是在思考东西,或者是在整理自己的作品集,还是培养自己的一些竞争力或者是什么,你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思考。你这样才能保持更大的优势和竞争力。
 
大熊老师 28:38
通常面试官在招聘的时候,他想了解的,做竞品分析也好,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这些,是个用户体验设计师他们都做过。你跟他讲我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老板的好评,他根本不能理解老板的要求有多高,他以为老板就是一个很随意的,得到好评也很容易。所以这些东西对面试官来说是没有用的。他只是想知道,你也是做了这些事,那个设计师也做了这些事,你们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运用了这个方法,他也应用了,有什么差别的地方吗?或者你运用的是同样的工具,你运用了同样的刀在切鱼,但是你的刀法跟他运用的刀法完全不一样,速度、效率也不一样,出来的品质也不一样,这个是面试官想知道的,就是这个意思。
 
大熊老师 29:02
好,所以可以从这个方面去审视你的作品集。事实上我在听你讲述的时候,你描述的是我做这件事情的整个过程,你是有结果,但是那个结果,我是面试官来说,我对那个结果并没有刺激到我,因为所有的设计师,他们也会有自己在项目当中获得的结果,但是在我看来我没法验证你说的那个结果到底是好还是坏。即便数据增长了90%,对于我来说我没什么反应,因为你又不是腾讯的微信或者飞书的什么项目,我是没有感觉的,因为我对你的产品没有了解没有使用过。所以我对数据的结果的价值是没有办法判断的。比方说像这些体验评分,我是没有感觉的,因为我不知道评分的人具不具备权威性,它的品质要求在哪里。但是奥运会的评分,跳水的评分它就具有权威性。所以你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你在作品集上呈现的内容,然后去调整自己的价值才行。
 
学员 30:37
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