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UX设计师,这是我的第一个年付费1V1导师服务的学员, 已经有过很多次工作上的交流和会议,也帮助她进行过几次重大的团队决策。在我的学员里面,腾讯、阿里、字节的占比较其他学员为多数, 大概是6:4。
我发现他们的工作问题和小厂的设计师相比是同样的,只是说团队的要求不一样,管理方式不一样,对于个人的现状、能力和职业发展,都是相差不多的,在这些不同的大厂,不同的设计师也体现出了同样的共性特征。 有很多设计师想知道他们真的会比小厂的设计师更优秀一些吗?的确会。从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如何把工作更专业地呈现出来,无论是图还是文字、还是对工作的陈述和思考,以及对问题的理解,我觉得还是会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 对话整理与修正 # 第一部分
大熊 09:38
打断你一下,我想到一个点,必须告诉你,特别是在工作中,你一定要注意区分你的20%和80%。也就是说,80%是日常工作,不论衡量标准如何,不要站在公司或项目的层面来衡量,要站在你自己的层面来衡量。80%是指你只需完成的工作,只要符合项目或老板的预期即可。另外20%是你真正要做的事,体现你价值的部分,包括更有创意、更有前瞻性的一些工作,更能迎合团队负责人或业务方的认可。
在日常执行时,首先要区分哪些是需要完成的工作,哪些是需要多投入时间的创造性工作。即使项目时间不够,也要想办法花时间完成,这是一个重点。
另外,如果这20%里没有创造性或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你就要思考是否需要额外做一些事情。记住,你的工作中20%是决定你价值的部分。这部分工作也有可能不在你的日常工作里,但你要这么去想。否则,你会看到团队里很多设计师勤勤恳恳地工作,但上级并不是特别了解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特长。举个例子,团队中有一个设计师,他的执行能力在团队中不算特别优秀,但他的想法很好。即使他有一些天马行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团队负责人也知道他的这方面能力比其他设计师更优秀。当团队有需要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思考的项目时,负责人会首先想到这个设计师。于是他得到了这个契机,做出的东西也让负责人特别满意,从此脱颖而出。
所以,20%的工作特别重要,是你的上级和团队负责人要看的东西,你的能力体现,而80%的设计工作只要做好即可。不用把所有工作都做到尽善尽美,只需把精力放在那20%上,其它的做到能交付就可以了。我之前也说过,做设计和把设计工作做好是不一样的。
# 对话整理与修正 # 第二部分
大熊 16:21
你会参加例会中视觉设计师的部分会议吗?
学员 16:28
不太会,但是也可以留下。
大熊 16:31
我是建议设计师要相互关心对方的工作。比方说,当视觉设计师在讲工作汇报时,UX设计师通常会离开,团队负责人也会要求说“可以不参加”,反之亦然。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设计专业有非常大的提升,或者希望以后成为团队管理者,一定要留下来听他们讲什么。
另一个原因是设计本身。如果你想成为在视觉设计和UX设计上都很厉害的设计师,那你必须清楚设计本质上是什么。之所以行业分工如此细,是因为市场的供需量足够大,有不同的设计师分工。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市场上的互联网设计师很少,那些设计师什么类型的设计工作都要做。当市场发展平稳,产品和用户足够稳定的情况下,需求量开始衰减,那么就会更强调设计师的综合能力。所以,你需要对设计有一个整体宏观的理解和思考,建议去听听视觉设计师在讲什么。
如果你想比其他UX设计师更优秀,你的竞争力一定不会只在UX设计上,而是在这之外的设计领域,比如视觉设计,通过视觉设计或视觉创意设计领域的思考,反向刺激你在UX设计上的能力,从而形成优势。而其他没有接触过视觉设计相关思考的UX设计师,他们的想法和执行出来的UX设计结果就会趋于相似。
我在《智者的设计哲学》书中写过一句话,如果把我们的能力比作一个水桶,决定我们能力和竞争力的是最短的那块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板,也就是说,并不是我们的专长领域UX设计的能力来决定我们的竞争力的。当我们对视觉设计、品牌设计、交互设计、动效设计、多媒体设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后,UX设计自然也会得到提升,从而形成在UX设计上更大的竞争力和优势。
学员 20:14
我真的可以留下来听听他们讲的东西。确实。
大熊 20:20
是的,特别是和你执行的项目相关的视觉设计师的讲述。例如,你做UX设计,他们做视觉设计或品牌设计,与你的项目有关联。你认真听他们讲,就可以验证你的想法在最终设计落地时,是否和你的初衷保持一致,或者他们在执行过程中是否有比你更好的创意。你可以了解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以便在自己的方案中形成类似的思考和创新。
我跟你讲这些,是因为我在视觉设计和UX设计两方面都有经验。如果我只做UX设计或视觉设计,就不会想到这些工作对我的重要性和价值。
学员 22:18
有些视觉设计师觉得我们的东西非常复杂,他们听不懂,所以不愿意听。有些UX设计师觉得自己表达能力不好,不愿意做视觉创意设计的工作。双方都觉得对方的东西很难。
大熊 22:44
其实大家的内心都想了解对方的工作。刚开始会很难,但反复研究和理解之后,会更容易一些。你要迈出这一步。
# 对话整理与修正 # 第三部分
大熊 23:50
如果团队让你做分享,你有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分享,并且是对团队有价值的内容?
学员 24:13
没有,我前面也在想这个,感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大熊 24:24
你是不是觉得你知道的,他们也知道?
这个不要求有很多不同的分享内容,但需要有,沉淀的工作方法和思考。无论它是多么简单,都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思考和呈现方式。这个呈现方式是指的文章、PPT、公式、模型图。例如,当我在执行新项目时,就可以整理出一个针对这样的用户群体的执行步骤,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这种沉淀和分享会对其他执行新项目的设计师有启发。
但是,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东西,体现了你的深度思考。所以,你需要把它整理成一个PPT文档,或者一个图,甚至只是一页PPT,上面有你的图和思考,这就足以能展示出价值。例如,我们的分享主要针对三年经验以内的新人,当他们接触到一个完全不理解的新项目时,应该分为哪些步骤去工作。你可以整理出这些步骤,描述你的工作流程或曾经的经验。把这些梳理出来后,整理成一个公式,就像1加1等于2那样,形成一个有模样的东西,这样团队里的其他设计师就可以了解你的思考。当有人请你分享时,你也可以拿出这些有价值的内容。
如果在职场,当别的团队设计师觉得你不错,希望向你学习,问你能不能分享一些东西时,你一定要有个东西可以拿出来。这对你的求职面试或晋升团队管理者都有很大的帮助。一般来说,十年以内的设计师必须要有这样的东西。
10年前,在腾讯的团队里,有一个设计师,她是做运营专题视觉设计的。她写了一本书,总结了专题设计的版式构图技巧,比如不同的形状,五边形、菱形或闪电图形的一些创意设计方法。这些是她在工作五年左右时就形成了自己的方法和思考。所以你也可以有一些东西,但不一定需要多高深。你可以只针对三年经验的设计师,因为你工作七年左右,你写的东西不要去针对7~8年的设计师,只需针对三年经验以内的新人,提供一些指引和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东西做好了,对一些工作了八年、十年但没有这些东西的人也会有触动,他们会觉得你的分享不错。
你只要能达到我讲述的这个要求就可以了,对你的求职面试、拿到更高薪酬或晋升管理者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告诉你一句话,做这件事有一个核心宗旨。上次我也告诉过你,有一个原则,就是你做这件事情时,无论思考什么、做什么,都要围绕这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先和直接上级沟通,把他想了解的12345全部列出来,围绕这些进行工作,这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决定做什么。
所以,你经历了这个全新的项目过程,有更好的方法,或者是我告诉你的方法,你把它整理出来,就可以作为经验分享。而这部分是超过九成的设计师不知道和不具备的。
刚才说的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事,只要这么做,它就是有价值的。价值点在于,对上级或团队负责人来说,他们会觉得这个分享的内容给管理者省事儿,你帮我把事情讲清楚了,我就不需要告诉这些执行新项目的设计师们需要如何做。所以,管理者会觉得这个分享很好。
那么,分享的价值就是要打动你的目标用户群体,同时也要打动你的管理者,对他们也是有价值的,我觉得这是在职场中最好的分享。
你现在认真做你手上的这件事,留意你在过程中做的工作,最后把它整理成图文,再提炼成公式,做成PPT分享。我觉得这是你今年应该要做的事,我会在这个过程中协助你完成。
# 对话整理与修正 # 第四部分
大熊 36:58
没有出彩的也不用担心。在团队中总有几个特别厉害的人,这很正常。
学员 37:32
那大熊老师,我可以后面跟你约时间吗?比如每双周的周二、周五,或者周六找个时间和你对一下。我觉得自己讲话有时候口水很多,想跟你演练,把项目精简地职业化地表述出来。我其实蛮想训练这个能力的。
大熊 37:44
可以。你可以在不断讲述的过程中形成这种能力,这是可以形成的。但不容易做到,我觉得不容易。这不是依靠讲述和表达能力,而是依靠你对专业的理解,才能一下子讲到点上,才知道如何简单地陈述自己的思考,才知道对方要听什么,才不会讲乱七八糟的东西。这需要锻炼,锻炼自己对产品和设计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不是特别依靠讲述和表达能力,只要没有表达障碍都可以,我们可以在每次视频会议中的项目讲述时,不断地总结和思考,就会慢慢好起来。反正视频会议的话,你提前告诉我时间就行。
如果你有需要,欢迎你来找我:年付费1V1导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