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4次辅导这位学员的作品集了,但是进展仍然是打磨她的第一个项目,这是她认为最重要的项目。我们的交流经历了4-5次,基本上累计已经花了近6个小时,接近1个月的时间,她是在一边上班,一边重新制作作品集,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状态。
作品集项目打磨,通常会经历:项目筛选和价值判断、框架结构梳理、UX方法论和价值打磨、视觉设计图重新修正或调整、项目展示的风格设计。当前我们的进度在框架结构梳理和UX方法论和价值打磨这个阶段,但是还没结束。当前的进度是40%,只是这个项目的进度,而不是作品集的进度。
回想我之前提供的2小时的一次性导师服务,学员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消化我的讲述,并反映在作品集上,还是很难的,不过90%的学员在辅导后反映在作品集上的效果都还不错,但仍然有10%的学员有不少的困惑或者难度,但是我也没办法免费持续为他们提供服务。
所以,我也不想再提供之前的短时服务了,我更希望是一些可以被时间反复检验的解决方案。而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可以和我通过交流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解决那些工作中的问题,而是在问题中让自己变得更有经验和善于思考,从而减少问题或避免未知的风险。
下面是刚才的会议,我摘录了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对话中的时间数字表示“分钟”和“秒”,学员可自行定位到会议时间。)
# 对话整理与修正 # 第一部分
大熊 09:58
这个行业有一个现象,就是所有的设计相关人员,或者开发人员或技术类人员,都追求更好的技术。你可以不用最严谨的方法和流程去做事,但是在面试和招聘时,他们要求你懂这些东西,并且会应用这些方法。然而,在团队里,你不需要按部就班地去做,也不需要写设计目标或者画非常规整的交互设计图。
三四年前我刚开始辅导学员时,他们做的交互图和作品集上的内容很不专业,只是截了一张产品图并加了些批注。这是非常不专业的。他们说阿里的设计师也是这样做的,没错,包括腾讯的交互设计师也是这样和产品经理交流的,直接截个图,加些批注或者画些符号和线条示意,这就是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内容。
这是因为他们的团队没有要求他们做非常规整的交互设计图,只要能解决团队的问题,给团队带来更好的想法和建议,达成团队目标就可以了,不需要按照严谨的逻辑和规范来做。
这也是因为那些设计师已经在腾讯这样的公司了,不需要做那些细致的工作。如果他们不懂规范的东西,他们是无法进入团队的。那些设计师懂得规范,但为了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他们没有必要去做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但是,对于求职面试的求职者来说,呈现的内容必须专业和严谨。
所以,你现在用最规范的方式呈现你的项目,虽然这些方法在实际项目中可能无法应用,但在作品集上必须有这些内容。这样你才能在求职时拿到更高的薪酬,加入更好的团队。面试官如果认为你不懂这些规范和流程的东西,他们会觉得你没有更多的东西带给团队,也没有大公司的一些方法和理论支撑,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执行的结果也会缺乏说服力。
我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即便没有很好的应用场景或者不能马上学以致用,但对于你的作品集是非常有价值的,包括以后拿到更高薪酬或者换更好的团队。
现在你去做这个会有点难是正常的,因为你没有在实际的真实项目中操作过这些方法,所以会觉得困难是正常的。如果你知道这些方法后在实际工作中尝试去做,当有机会实践时,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做过一两次后,你会更容易理解这些方法和流程。
学员 16:35
我觉得电商设计的作品集偏重视觉,而我整理的东西更像是互联网大厂的UI设计,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大熊 17:12
首先,如果你是一个工作三年以内的设计师,我不会强迫你去做这些东西,只会让你在视觉执行方面做到电商设计里最好。但我觉得你在视觉执行层面不是强项。
第二,你工作十年,不可能再和那些新手设计师拼设计执行能力,你要在思维和策略上有更好的沉淀。
第三,如果你想求职面试,新的团队不会需要一个工作多年却只做执行的设计师。他们需要的是能给团队带来更好经验和方法的设计师,而不是只会做执行。你不能再站在一个三五年经验设计师的角度思考你的职场竞争力。
假如我是一个工作十年的视觉设计师,我不可能天天琢磨AI的图怎么做得更厉害。如果我还纠缠在这个方面,我的薪酬就会和新手设计师差不多。行业内执行层面的设计师很多,你要提高薪酬或者成就更大的价值,需要在思维、策略和方法上有所不同。
有一些人通过执行能力脱颖而出,比如插画、原画、3D设计或者游戏设计的5%到10%顶尖人才。这些人在大公司月薪能达到税前6万以上,因为他们的执行能力非常强。但是,我认为这部分设计师并不需要我的辅导,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方向和竞争力了,况且,他们也不会对除开执行技能以外的知识有兴趣。
我在辅导设计师时,我会了解他们的专业和思考,结合现状告诉他们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单靠拼电商设计图,你会很辛苦。到时候我会以我的要求指导你修改你作品集上面的UI设计图,你会发现这些UI图需要重新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知道自己的设计执行有哪些问题。
# 对话整理与修正 # 第二部分
大熊 26:56
你从这个方面去讲,第一个是贴合你在设计执行的真实性,第二个就是它确实吻合正常设计流程中的一些设计过程。我觉得这样反而会更好一些。你在上面展示的这些关键词,如活泼、可爱、轻盈,行业里面大多数设计师都是这么干的,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学员 27:26
就好像说了,好像又没说的样子。
大熊 27:26
对,是这个意思。如果让你去招一个设计师,你看到他作品集展示这些,也会觉得这个好像没啥看头,就是这样的。我觉得作品集上的设计过程必须真实反映设计的过程,即便你没有做过这些东西,但是它们必须是看上去真实的。
面试官,他们也不傻,大家都会在作品集的设计过程里做一些包装,但如果你能传递真实的设计过程和思考,是没有问题的。那些形式上的东西容易让人反感,像这种套路,面试官一看就觉得没意思。我建议你要真实地反馈你的设计过程,在真实的设计执行过程中提炼价值,不要硬塞一些东西。哪怕这个东西比较平淡,也需要把自己的思考呈现出来,而不是靠那些行业的套路,或者用一些和我没有关系的方法论之类的东西。
我的建议是,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流程,再在中间放一些更好的包装或思考,看看哪些地方有价值,而不是先放一个套路,再经过套路出来的东西就更没有真实性了。如果你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掌握的一些东西,都是编的、凭空设想的,在面试时,面试官通常比你更有经验,他们一定能发现这些问题。除非你是给一个不是设计行业里的人看,他可能看不懂。
我们要从真实的设计过程中提炼出价值,思考如何包装自己的想法,这样才更具真实性。
# 对话整理与修正 # 第三部分
大熊 44:02
你再回到你的作品集投屏给我的那一页。你会发现它跟我刚才发给你的相比,差距很明显。第一个,没有体现真实性。第二个,没有体现自己的深度思考。第三个,看上去跟其他设计师的作品集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我觉得这些东西,你知道了之后尝试着去做,慢慢就会好起来。你以前可能没有听到过这些,或者没有做过这些,所以会感到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
比方说你的这个项目,等你的作品集框架基本定性了,我们再重新去做里面的UI设计。我会让你先梳理项目的产品框架结构,画在纸上给我看,然后把这些东西画成线框图,再进行视觉设计,定义颜色和规范。到时候,你可以把我们在过程中的,我教给你的方法和流程整理到你的项目里,这样,你的项目自然就会有真实的东西了。